立柱是每一座古建筑的基礎,換句話說立柱就是建筑的“脊梁”。這是園林古建里最常見的。你仔細觀察可以發(fā)現(xiàn)每根柱子下面都有一塊石頭?!吨袊糯ㄖo典》中柱下石的名稱為“柱礎石”,解釋如下:
木柱下的石柱墩稱為柱礎,又稱柱頂石和柱腳石、石柱礅。它的作用主要是傳遞上部的荷載同時還能防止地面受潮破壞柱腳。
一般來說石柱墩、柱礎、柱頂石、柱腳石上的石材基礎是使柱體的承重均勻分布在大面積上,同時防止木柱底部的潮氣。
在古代的時候人們都是用木頭蓋房子。最早的時候木材是直接栽植在土地中的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(fā)現(xiàn)它不僅脆弱易落,而且木材底部也會受到水分的影響。于是人們開始在木頭底部“做文章”。最早下面墊一些鵝卵石。
早在5000—6000年前的陜陜縣廟底溝仰韶文化遺址上人們發(fā)現(xiàn)了最早的“柱礎”就是柱頂石。先秦時期隨著銅和木柱礎、柱頂石、柱腳石的出現(xiàn),人們逐漸認識到用石頭做底座的效果是最好的。同時由于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許多工匠對柱礎、柱頂石的重視起來,從而形成了風格迥異的柱礎、柱頂石、柱腳石。
本文作者:嘉祥張藝石業(yè) 轉載須注明原創(chuàng)來源:www.zysy880.cm